当前位置:首页
- 浙江省国防动员办公室 - 新闻快讯 - 建设风口
我省举行“5.12”警报试鸣和人防演练
发布日期: 2014-05-14 来源:浙江省人防办指挥通信处
   今年“5.12”是我国第六个“防灾减灾日”,全省各地,警报齐鸣,向人们警示着这个“灾难日”。今年围绕“城镇化与减灾”主题,全省11个市、75个县(市、区)、410个镇(街道)、550个社区、2300多所学校,总计超过260万人,在人防部门统一协调指挥下,举行防空防灾警报试鸣、防空防灾知识宣传和人口疏散演练,这在我省已形成常态化、实案化和体系化。
    一、紧贴防空防灾,体现了常态化。我省人民防空围绕有效履行战时防空、平时服务、应急支援使命任务,积极参与政府防灾减灾工作,连续第5年组织全省防空、防灾警报统一试鸣,也是第30年常态化组织试鸣防空警报。全省各地党委、政府高度重视警报试鸣工作,通过电视、电台、报纸、网络等媒体提前发布公告;教育、民政、公安、卫生、应急、广电等部门积极响应,通力合作,为紧急疏散演练提供了有力支持;台州市已连续第4年成功组织“关爱生命、关注民生”为主题的民众应急应战疏散演练,市人民防空指挥部牵头负责,形成了多部门协作的整体合力。各级人防部门常年坚持将应急箱、应急包配发到居民社区、小区和民防志愿者服务队,切实把防空防灾工作落实到户到人。
   二、紧盯重点热点,突出了实案化。今年的警报试鸣和人防演练,突出了实战性氛围、实用性技能、实效性成果。一是防空防灾警报试鸣。警报试鸣是增强全民国防观念、防灾意识的重要手段,今年“512”,全省2300余台固定警报器、100余台车载警报同时鸣响,警报音响覆盖率城区达98%以上,我省已形成了防空与防灾、音响与语音、电声与电动、有线与无线、固定与移动相结合的人防警报报知网络体系。二是人员紧急疏散演练。依据应急预案,规范应急处置程序,杭州、宁波、台州市紧盯社会热点,设计了空袭、地震、火灾、化学品泄漏、核泄漏、防爆反恐和溺水等突发事件演练背景,开展了应急疏散和自救互救活动,加强医疗救护、心理防护、防爆反恐等技能的培训和演示,提高了按预案行动的针对性,使防空防灾融入百姓日常生活,在潜移默化中强化民众的防范意识,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和应急疏散方法,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。三是防空防灾宣传教育。各级人防部门根据全省统一部署举办人防展览会、报告会、文艺演出、知识竞赛、征文比赛、公益广告、宣传橱窗、街头咨询以及发放宣传书籍、画册、光盘等,使人防宣传不再局限于新闻传播领域,而是走向了覆盖面更宽阔、影响更深远的社会和文化领域。据不完全统计,此次宣传活动共展出图板5800多块、发放防空防灾资料32万多册、参展人数达81万多。嘉兴、绍兴市人防办将防空防灾知识制成专题节目,在市区主要线路的公交车上长期滚动播放,通过广泛宣传,民众的防空防灾意识不断增强。
   三、紧抓核心能力,实现了体系化。我省人防着眼遂行多样化任务的需要,努力完善相适应的人防综合防护体系,不断提升应急应战核心能力。目前,基于信息系统的全省人防组织指挥、通信警报、防护工程、救援力量、疏散场所、重点目标等“六大综合防护体系”已基本形成,其中人防指挥场所建设、警报网络建设、防护工程建设、应急避灾疏散场所建设和人防基层组织建设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。通过加强与政府各部门的联系,充分发挥人防战备资源的优势用于防灾减灾,人防各类设施设备的使用功能进一步拓展,人防(民防)指挥场所、指挥平台可作为救灾指挥中枢和信息传输平台,人防工程和疏散场所可作为民众避难场所,防空警报系统可提供灾情报警服务,防空、防灾预案实现有机衔接,人防知识宣传教育与防灾减灾知识教育互为补充,在服务民生、保障民生和防灾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分享: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